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台北場:師範大學




今天卯上主流影展加映場來到師範大學,與談人有中時工會陳文賢、政大廣電系老師郭力昕、政大新聞所博班學生劉忠博。一起探討「那一天,我丟了飯碗」這部紀錄片帶給大家的感受與意涵。

這部由導演廖德明所拍攝的紀錄片,記錄了當時中國時報中南編輯部被裁撤與員工抗爭的心路歷程。這部紀錄片不僅呈現中時中南編抗議員工在失去工作前後的心情轉折、面對人生職場所生出更積極的力量,同時也反映出一般勞工面對大企業主時的無力感與被壓迫時的無能為力。

現場有人表示,看到影片中中時工會的抗爭是很有紀律、也很有規劃的,是不是因為他們本身的資源就比較多,再加上他們是「媒體工作者」,所以比較懂得怎麼去抗爭呢?

中時工會陳文賢則表示,工運的動員其實並不容易,除了平常要跟其他工會有良好的互動,在緊急時刻也要互相幫助。像是當時的中時中南編的抗爭,都是因為中時工會平常協助其他工人組織、動員,長期經營累積的結果,所以有很多外圍團體,像是工殤協會等,大家才會「鬥陣相挺」。另外,「媒體人」並不會特別懂得「如何抗爭」,陳文賢說:「或許大家以為媒體人會擅用媒體資源,讓自己的抗議曝光,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媒體真正的掌控權在「老闆」,並非在員工手上。試想一個媒體老闆,會允許自己員工抗議自己媒體「沒天良裁員」嗎?馬上,又有同學反問:「那這時候不就是其他媒體老闆的大好機會嗎?這些被裁員的運動者可以趁著媒體立場相左、利益對立的狀況下,尋求曝光與支持啊!」

郭力昕與陳文賢都笑著說:「這更不可能了!」因為,其他媒體老闆雖然基於立場、利益的競爭,但是如果播報了其他媒體員工的抗議,不就等於默許:「未來自己媒體下的員工也可以抗議」嗎?所以在媒體老闆面對「控制、分化員工」的立場上,與其他媒體老闆是一致的!

郭力昕則提到自己過去在中時晚報工作時期,也曾經因為立場不符合報社立場,而主動請辭。他表示,商業媒體企業主為了獲取利益、打好關係,通常無視「公正且客觀的言論與批評」為媒體營業的第一要務。當今天沒有一個完善的體制可以規範這些「牟利無道」的企業主時,第一個被犧牲的,經常都是投訴無門的基層勞動者。

接著,劉忠博則提到傳播教育中缺乏對於勞動權認識的部份。他認為,除了傳播教育之外,目前幾乎所有的教育,都不去探討勞動權益,因為當今教育的邏輯在於「訓練高階的管理人才」,對於最基本的工作權利如何去保障,都很少論及。導致當我們真正身在職場遇到勞動權益受損時,大部分的人是手足無措、甚至只能摸摸鼻子走人。所以除了當我們遇到不公平待遇要捍衛我們的權利之外,也應該在學校受教過程中,深入了解勞動權益的「遊戲規則」,進而反思這些法律限制的不公平之處,這整個勞動過程的被壓迫與剝削才有可能逐漸改變。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Gadget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