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那,kuso呢?kuso也可以改變世界嗎?
隨著社會的開放,網路技術的發達,越來越多人透過網際網路及其它方式展現自我,而Kuso(惡搞)則是其中的一種形態。按照中文維基百科的說法:「Kuso 原是日本語,是一種經典的 網上次文化,由 日本的遊戲界傳入 台灣,成為了台灣 BBS網路上一種特殊的文化。這種新文化然後再經由網路傳到 香港、繼而全 中國。」Kuso有時是純粹創意的表達,或者,無厘頭式的搞笑,但,有時Kuso 也充滿著嚴肅性,透過惡搞與變造,嘲諷時事,表達對社會的不滿。
雖然,Kuso有其嚴肅的一面,但真的能改變世界?尤其能改變鋪天蓋地的資本主義嗎?出身澳洲的文化研究學者Fiske 就曾為文指出,要對抗資本主義,並不一定都得上街頭革命,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且有限,有時可以採取干擾策略,算是表達對資本主義不滿。例如,你可以到百貨公司逛街,在服飾專櫃假意東挑西選,但最後決定不買,這就是一種騷擾戰。
不過,這種「騷擾戰」不僅可能成效是零,而且還苦了辛苦的基層勞工。Kuso有沒有可能再進一步?
「文化干擾—刼持商業文化(Hijacking Commercial Culture)」是加拿大導演Jill Sharpe於 2002年完成的作品,本片得到2003年加拿大 Gemini nomination 2003 獎最佳社會/政治類紀錄片與最佳剪接的提名,並得獲得2002年 British Columbian Leo獎的最佳影片與剪接的獎項,並且在泰國、台灣、香港、澳洲、英國、瑞典等國參展。
「文化干擾」絕對展現Kuso嚴肅性的好片,片中介紹三組人馬透過各式各樣的Kuso 作為,對抗資本主義的文化行動。文化干擾是場文化戰爭,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主義的商業價值透過廣告在內的各種宣傳機制,無孔不入地進入到我們的生活與意識裡,不論是戶外看板、校園,或者公車、捷運,甚至私密的公共廁所,鼓動消費的訊息不斷要我們要買要快、強迫收視。而「文化干擾」便是要試圖顛覆、扭曲、詮釋甚至是破壞這樣的資訊結構,透過文化行動嘲諷與對照資本主義文化系統的荒謬性,並進而揭開資本主義商品化體系背後不為人知的生產體系與剝削勞動。
例如,在影片中有位劇場工作者化身為「比利牧師」,號召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伴,將米奇綁在十架上到紐約的迪士尼專賣店「宣教」,希望大家拒買迪士尼的商品,因為,在可愛米奇的背後,隱藏著跨國資本的剝削,因為中國與斯里蘭卡等幫迪士尼代工、製作的國家,不僅沒有合理的薪資與良好的工作環境,甚至經常遭到工業傷害,以致於中國東南沿海的迪士尼代工場,有著「斷指工廠」的稱呼。
「比利牧師」的Kuso行為有人支持,有人反對,但無論如何,這些小小的文化行動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有人恍然大悟因而拒買,有人疑惑的想去調查真相,看看迪士尼是不是從剝削弱勢者的勾當。
當然,這樣的行動對堅若盤石的資本體制可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作為論述爭霸,藉由文化行動引發更多人的關注仍有其重要意義,畢竟在天羅地網的資本主義宣傳體系,需要更多的顛覆與反思力量。到底Kuso能不能改變世界?恐怕沒辦法有個答案,但如果 Kuso可以攪動一池春水,引發社會討論,這樣的Kuso是有進步價值的。
You are here: Home > culturejam > Kuso可以改變世界嗎?/ 管中祥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