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Home > record > 台北場:小小書房-小蝦米可以對抗大鯨魚
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台北場:小小書房-小蝦米可以對抗大鯨魚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從2007年下半年舉辦的「『卯上主流』 —『反』媒體與文化影展」將接近尾聲,二十場的放映活動,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走進大學、走進社大,也到社區書店、藝文中心,以及地方電影館,和不同地方的朋友分享「反」的媒體與文化經驗,一路下來討論熱烈,不過,一個經常被提起的問題是:我們這些小蝦米如何對抗政商與媒體大鯨魚。
會有這樣的提問,除了來自生活經驗,也緣自影片對媒體亂象的描述所產生的不滿,不過,更多原因是在看完「文化干擾(cultural jam )」及「卯上麥當勞(McLibel)」片中的小人物,能夠以不同形式的行動成功地對抗跨國大資本,所產生的反思與焦慮。
造成這樣的焦慮與反思,其實是「媒觀」舉辦這系列影展的目的之一,當然,只有焦慮與反思是不足以為社會帶來多大的改變,也難以形成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實際力量。
主辦單位在活動緣起中提到:所謂的「反」,並不意謂著真正的反對,而是以一種相對於主流媒體與文化的觀點,思索問題的徵結。事實上,「反思」是「反對」的第一步,我們習慣於既有的文化價值與文化產品,有時往往忽略了「習慣」的養成其實並不自然,或者,從來沒想過,產品的生過程是何等的「艱難」。就如同馬克思對文化商品化所批評的:我們往往往將商品視為生產過程的自然產物,而非視之為社會抗爭後的社會結果。例如,當我們享受媒體或實體建構的星巴克優雅與麥當勞歡樂時,我們很難想到這些文化商品背後的存在的不平等的勞動剝削與環境破壞。
也因此,對抗大鯨魚的第一步便在於盡可能的傳佈不同觀點,促成質疑與討論,而這些工作,我們只要在生活中與任何朋友閒聊時,都是可能作到的。
當然「反思」或「反對」並不只是思想上的辯証,還包括實際的行動。但一般人面對龐大的政治經濟體系可以如何「反思」或「反對」的行動呢?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能力,而缺乏勇氣與信心,我們面對體制,擔心自己無力,也害怕行動無用,但這樣的焦慮成了社會改革的莫名其妙障礙,自我限制在自己設下的魔障中,在大腦中幻想著失敗,遲遲無法跨出行動的腳步,但事實上,小鯨魚和大鯨魚的對抗,未必有想像中的困難。
以媒體改革為例,許多人對於台灣媒體的表現有著諸多的不滿,但大多只停留在嘴上的抱怨,很少採取實際的改革行動。當然,所謂的「行動」未必就是上街頭抗爭等「艱難」作為,而是打個電話給媒體表達自己的不滿。然而,如果我們在電話拿起之前,心中就充滿「無用論」思惟,恐怕就很難斷言改革行動是沒有用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 則留言:
在小小書房的影展,座談很精采。希望下次可以有更多機會在社區的公共空間舉辦這類活動!謝謝你們...
謝謝你的支持,有機會我們一定會多多在社區舉辦類似性質的活動!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