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Home > record > 板橋社大場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板橋社大場
卯上主流─「反」媒體與文化影展第二場culture jam在板橋社區大學展開。在影展開始之前,我們與板橋社區大學的工作人員聊天,發現原來好些同仁是今天主講者何東洪老師的「過去的戰友」,大家此起彼落地打招呼,討論彼此的社區經驗。
今天播放的影片是加拿大導演Jill Sharpe的culture jam,影片中描述了三個不同對抗主流廣告的方式與組織。從自由看板聯盟對於廣告看板的「變身」、以及反對血拼教會的比利牧師對抗迪士尼的移動劇場和以貼紙對抗消費社會的女鬥士,都可以看出,我們面對無所不在的廣告訊息時,仍然有反制的機會。
影片結束後,何東洪老師問大家:「如果文化干擾在台灣發生,你怎麼想?」引起大家一陣腦力激盪。除此之外,何老師更提醒在場的朋友理解「文化干擾」的行為,並非單純搞破壞而是去對抗財團無所不在的勢力,絕不妥協。
那麼,這部影片,帶給我們怎麼樣的訊息呢?有的人認為是「過度消費」;也有人說是「不被同化」;還有人認為,影片告訴我們「媒體提供我們大量訊息、控制我們的思考」;甚至有人說:「這是洗腦!」現場大家開始對於「洗腦」一辭進行辯論。「商業媒體對我們洗腦,而自由看板聯盟的那群人進行反洗腦!」有人這麼認為。但是,何老師反而認為「媒體」一辭作為一個開放的意義、中介的工具,用「洗腦」一辭並不妥當。
過去的大眾傳播研究中,的確有過「媒體傳遞訊息像是子彈穿射閱聽人一樣」的說法,但是若以這種「洗腦」概念作為認識媒體的基礎,就等同承認自己是「毫無反應」的接受端。但是,當我們感受到媒體表現不好、發覺當前媒體的問題時,就可以知道閱聽人之於媒體的關係絕非單純的填鴨與洗腦,而是有機會成為主動反擊的閱聽人。
「我們將媒體奪回來使用!」何東洪老師認為,媒體是一個中介、一種工具,端看我們如何去使用!所以媒體的意義、本質是開放的。大家討論到,影片中有一個兒童義無反顧地說他多麼喜愛迪士尼的卡通,呈現出一種現實的荒謬。事實上是,父母創造了一個「迪士尼保母」,讓他經年累月地照顧他們的孩子,塑造了一個「我愛迪士尼」的兒童!
談到廣告的形象塑造,有些朋友經驗分享了「某些品牌沒有廣告,一樣有很好的品質,但是比起打過廣告的商品,便宜許多!」廣告形象深植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對於「物品實用性」已經沒有幾個人在乎,大家關心的是「我使用某種牌子所表現出來的氣質」,而廣告也十分聰明地撩撥人們慾望而非需求,慾望因此不斷被無中生有。
何東洪提醒大家注意,影片中的反對血拼教會的比利牧師,並非純然地反對迪士尼公司,而是要每個消費者注意,迪士尼公司剝削第三世界勞工,然後在世界各地傳遞「愛與歡樂」訊息。理解結構後面的真實後,比利牧師等這些人的行動,是為了突顯這個世界背後的問題,讓大家一起深入思考。
現場有人認為「不被媒體操控思想」是自己要有自覺的問題。何東洪老師反而認為,自覺仍是不夠的,面對這種創造慾望的廣告鋪天蓋地而來,唯有「大家一起來!」利用集體的力量,面對大財團的惡勢力,才有更多能動性!
映後座談錄音:(約少前面10分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則留言:
good!
張貼留言